14岁以下儿童心理发育是它们心理行为变化的基础,它们的心理发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1. 0–2岁:此期间,婴儿的大脑发育迅速,它们学会哭闹表达自己的感受,也能分辨身边的陌生人和熟悉的人,学会和父母交流,但是这种交流仍然是基于感觉和肢体语言。
2. 2–7岁:此期间,孩子学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,也会对外界事物形成概念,开始认知社会规则,学会意志和自制力,也会受到责任感的影响。
3. 7–14岁:此期间,孩子的认知技能发展得更为迅速,学会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,也开始认知到自己的性别身份,对外界的认知会更加深入,对社会规则也有自觉性的遵守,受到责任感的影响更加强烈。
二、14岁以下儿童心理行为变化
14岁以下儿童心理行为变化主要表现在:
1. 情绪变化:儿童的情绪变化很大,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兴奋变成抑郁,从害怕变成激动,也可以从愤怒变成安详,他们的情绪变化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刺激,也会受到情绪的把控能力的影响。
2. 行为变化:儿童的行为变化受到他们的生长发育水平和环境影响,他们会表现出一些不同寻常的行为,比如抗拒、顽皮、叛逆等,这些行为都反映出他们对社会规则的认知、对自身权利的认知以及对自己身份的认知。
3. 关系变化:儿童的关系变化也很大,他们的与父母、老师等的关系会更加复杂,他们也会建立起与同伴之间的友谊,他们也会有一定的社会角色,比如领袖、追随者、仲裁者等。
三、14岁以下儿童心理行为变化的影响
14岁以下儿童心理行为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:
1. 情绪影响:儿童的情绪变化会影响他们的学习、交流、社交能力,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。
2. 行为影响:儿童的行为变化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、社会交往能力,也会影响他们的社会地位,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。
3. 关系影响:儿童的关系变化会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、社会角色认知能力,也会影响他们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,也会影响他们的责任感。14岁以下儿童心理行为的变化会影响他们的学习、交往、社会角色认知以及责任感
因此,父母和老师应当多多关注他们的心理行为变化,给予适当的引导,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,健康成长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