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对“冷漠”这个词有定误解认为冷漠的人,缺乏共情能力,不利于维持人际关系。
但心理学家埃尔贝斯却有不同的看法,他认为――共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,而冷漠也是人类天生携带的一种心理“防御机制”用以提醒人们规避某些麻烦,为自己节约精力,学会将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。
看起来,这是一种”自私”但能有“自私”才能做到真正的无私。
就像生活中,有一类人不是不够热情,只是热情到不懂得提升自己,以至于用大量的时间给他人解决问题,却逐渐缺少解决问题的能有人说,个无法哄自己开心的人,也是无法哄别人开心的,一个自己日子过不好的人很难给他人提供有用的帮助。
所以高情商的人往往懂得,过度热情没有用,间歇性冷漠更有利维持人际关系,具体原因很好理解。
OI间接性冷漠有利减少社交“伤害
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讲过一个故事。他有个朋友有次十分懊恼地对他说:“我从来都没想过,
我会对我在意的朋友说出这么伤人的话”
对方一向待人大方、热情,朋友有问题时愿意帮其解决,因为有耐心有想法,所以人缘很好没想到朋友有次吐槽工作时,他直接说:“你自己的工作你做不好你问别人,你再问多久问题都解决不了·99
说完后,对方不再回复,到了第二天,他才觉得自己说错了话,于是找到武志红倾诉
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偶尔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明明之前的自己十分温和,可不知道为什么在某一刻会变得格外暴躁。
其实,内心承受到了极限就是答亲。
每个人所能承受的员能量总是有限的,所能提供的积极情绪也是有限的,所具有的共情力更是有限的。
有些人,想要善待身边所有人,总希望自己24小时能帮助到别人,如此苛责自己,过分使用共情力的结果,便是让自己情绪失控。
间歇性冷漠,是给自己的情绪放个假,好好消化负面情绪,以保证积极情绪能正常提供
02间接性冷漠,能让热情更“可贵"
当一个人给别人的承诺太多,给别人的热情太多时,给他人的希望越大,之后会产生的失望越多,这并不利于人际关系的维持。
如同现实生活中,有些人在和异性来往时总喜欢从一开始就付出自己的好,并且坚持不懈地付出。
可所有付出,都会呈现递减状态,当自己之后的狀态与之前的差别太大,对方的心会从热变凉
但如果自己懂得间歇性冷漠,偶尔的付出能极大提升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。
简而言之,间歇性冷漠,会让自己的热情变得更可贵,他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冷,才会珍惜自己的热。
人际交往中的道理,其实也是如此。对一个人太过热情的结果,可能是自己再付出同样的好也不一定会被对方珍惜,但适度冷漠,让别人明白自己也会放弃,自己的价值可能会成倍增加
03心理咨询师张临风曾说
“当我们暂时没有办法处理一些情绪、想法、感受的时候,尝试后退步和它们保持距离而非与之纠缠,可以帮助自己获得平静的狀态。情侣吵架的过程中,如果两个人都因为些情绪上了头,不断强调对方的错时,只会越吵越凶的价值可能会成倍增加。
但如果一个人愿意在面红耳赤时,有选择地和对方保持距离,用一个小时的冷漠理清自己的思绪,也许矛盾更容易解决。
人和人之间,热情很重要,可冷漠也同样重要高情商的人,正是懂得给自己的共情心放假,懂得让自己的热情更可贵,才能轻松维系好人际关系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